400-
664-0036

官方微信

首页 > 干细胞新闻聚焦

帕金森病治疗最新进展:干细胞技术助力患者重拾生活乐趣

发布日期:2024-07-11 点击: 63

帕金森病治疗最新进展:干细胞技术助力患者重拾生活乐趣!咨询+【微信:nygxb69 电话:19875178832】想了解更多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方面的详情,如开展干细胞治疗的医院,具体的疗程,效果,费用以及临床案例等,可以进行一对一咨询,会根据您的情况和需求做具体分析和建议。

帕金森病(PD)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大脑中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这些神经元负责产生一种对于调节人体的运动功能至关重要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当这些神经元受损或死亡时,多巴胺水平就会下降,从而导致运动控制障碍,出现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等一系列的症状。还可能引发一系列非运动症状,如睡眠障碍、认知功能下降、情绪波动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帕金森病目前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康复锻炼治疗,必要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主要通过提高脑内纹状体多巴胺水平来达到治疗目的。现阶段针对帕金森病的药物有很多种类,也有很多剂型,通常根据患者的依从性、经济条件、接受程度等选择不同类型的药物,以最小剂量控制最佳症状,达到“细水长流”的治疗目标。而当药物治疗难以满足患者的工作生活需求,或者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并发症等,可以评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当然,并不是所有患者都是适合手术治疗,这是需要神经内科医师严格评估才做出决定的。

但是传统的治疗方法治标不治本,均无法逆转神经变性,同时也无法增加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数目,难以扭转局面。因此,从病因上寻求一种提高神经细胞数目的治疗方式的突破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干细胞技术的不断发展,干细胞治疗帕金森越来越多见,并且表现出相当不错的治疗效果,给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帕金森病治疗最新进展:干细胞技术助力患者重拾生活乐趣!

干细胞疗法主要是利用干细胞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免疫调节等发挥神经保护功能,促进损伤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修复,或者将其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替代体内损伤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发挥细胞替代作用,从而在根本上改善帕金森的疾病症状。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曾表示:“帕金森的临床实验,五年的时间观察下来,这个治疗方案(用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是安全的,没有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也是有效的,它的行为学分析、病理学症状都得到了缓解”。

干细胞临床治疗帕金森的临床研究案例

临床案例一:

2020年,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NEJM》的一篇文章也证实了移植iPSC衍生的中脑多巴胺能祖细胞能有效改善帕金森。

研究显示,一位已经忍受帕金森10年的患者接受了2次细胞移植手术,时间间隔为6个月,分别植入了左半球和右半球壳核中,每次移植剂量为400万个细胞,在移植2年后,这位患者的运动评估以及生活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显示了指示的时间点在基底神经节水平的轴向氟18-L-二羟基苯丙氨酸(18 F-DOPA)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图像

植入后6个月的MRI和之后随访的检查都显示,手术区域附近的T2加权信号强度增加更为显著,在白质最为显著。此外,更为令人惊喜的是,在干细胞移植2年后,患者依然没有观察到类似于术前的运动障碍,运动评估和症状评分都得到了很大改善。

临床案例二:

河南省新乡医学院以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作为观察指标,评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共纳入帕金森病患者15例,其中男病患8例,女病患7例,年龄在52-76岁之间,帕金森病H&Y分级3-5级。在征得产妇知情同意后,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获取足月妊娠产妇的脐带,无菌收集脐带,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所有病患均住院治疗,自第2周起应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颈动脉穿刺移植治疗。移植前及移植后1个月采用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对患者移植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结果显示:与移植前相比,移植后1个月患者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分值均明显降低,主要集中在对震颤、强直的改善。患者均未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

这说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多个研究团队开展了干细胞临床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干细胞技术作为一种前沿的医学技术,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完善,相信干细胞技术将在未来为更多帕金森病患者带来福音,让他们重拾生活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