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6-27 点击: 172
据统计,在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帕金森病的患病率为1.7%,目前帕金森病已成为了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我国中老年人的又一常见病,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质量。
南医细胞制备中心,正规三甲资质,出具国家认证第三方细胞检测报告,微信:ibaby24,电话:18926567397
帕金森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与大脑中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死亡相关。与其他疾病不同,帕金森的发展并不是一条直线,因而很难确切地指出疾病将如何发展。
在历史的长河里,有许这上最伟大拳击手的阿里,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美国电影演员凯瑟琳·赫本等。帕金森的患者不分国界,不分性别,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由英国医生詹姆斯帕金森(JamesParkinson)在1817年一篇关于震颤性麻痹的文章中提出的,是世界上发病率仅次于阿尔兹海默症的第二常见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多在60岁以后发病。其症状表现为静止时手、头或嘴不自主地震颤,肌肉僵直、运动缓慢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导致生活不能自理。
全球约有700万至1000万人受帕金森的影响,近几年帕金森患者也趋于年轻化,“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患者占据总患者人数的10%左右。
特征性表现:
①手、头或嘴不自主的震颤,且在静止的时候最明显;
②肌肉僵直、运动缓慢以及姿势平衡障碍引起运动减少,逐渐丧失正常工作和生活能力;
③面部表情改变,“面具样”脸;
④讲话慢、音调低、音色单调,流涎;
⑤躯体呈俯曲姿势;
⑥油脂溢出皮肤,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
目前,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手段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细胞移植治疗等。目前帕金森病传统干预方式主要以口服药物和手术为主,但其只能短期内缓解相应症状,尚不能根除病因。
左旋多巴和多巴胺激动剂是多年来的主要治疗手段,但这些治疗可能带来运动障碍等副作用或者药效会渐渐消失。虽然,脑深层刺激至苍白球或丘脑底核可以缓解症状,但这种方法不能修复大脑,并且还会带来副作用,如感染或刺激衰竭等。因而,临床急迫需要其他的治疗手段。
中国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的研究情况
2008年北京和众华信治疗中心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进行鞘内注射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患者30例,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对患者移植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30例患者移植后3个月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分值均明显降低(P<0.01),患者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姿势不稳等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均未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
2010年~2012年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32例,患者进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1、3个月的UPDRS评分较移植前均明显降低,其中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移植术后1、3、6个月临床症状的改善率分别为71.9%、78.1%和31.3%。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34例帕金森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经体外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滴注移植治疗。对入组患者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静脉移植对帕金森 患者安全有效,可以改善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及睡眠质量。
随着对干细胞再生以及修复潜能的进一步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干细胞将在神经损伤及其并发症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干细胞疗法为治疗帕金森病带来曙光
近年来,干细胞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干细胞在再生医学、建立疾病模型及药物筛选等领域逐渐显示出其巨大应用价值。由于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可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并且在损伤组织内进行神经再生与修复,为帕金森病干预带来了曙光。
干细胞疗法干预帕金森疾病,进行组织再生与修复作用,包括以下三种机制:
1.替代作用:干细胞具有损伤组织趋化作用,能够向病灶或损伤部位迁移,分化为受损细胞表型替代损伤或死亡细胞;
2.旁分泌机制: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宿主微环境从而调节免疫反应与细胞生长、分化、效应等,同时分化为损伤细胞以外其他细胞类型(如多巴胺能神经干细胞、胶质细胞等),创造合适微环境实现损伤组织再生与修复;
3.细胞融合:干细胞与组织内体细胞在特定环境下发生融合并相互影响进而修复损伤组织。